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驻马店KTV招聘网 > 驻马店热点资讯 > 驻马店励志/美文 >  《学记》中说到学问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要搞一刀

《学记》中说到学问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要搞一刀

2022-11-16 10:40:35 发布 浏览 735 次

《学记》中说到学问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,但并不是要搞一刀切,要求每个人都成名成家,因为那是不可能的。对此,《学记》中也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。下面,就让我们看看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吧。

孔子因材施教

孔子总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,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,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。有一次,子路问孔子说:“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?”孔子回答说:“家里有父兄,怎么能自作主张呢?”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,孔子却回答说:“当然应该去做!”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,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。孔子却解释说:“子路遇事轻率鲁莽,所以要抑制他一下,使他谨慎些;而冉求遇事却畏缩不前,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地去做。”针对学生智能的高低,孔子也进行了不同的教学。他认为:“中人以上,可以语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也。”教学要讲究由浅入深,因人而异。还有一次,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作“孝”,孔子回答说:“无违。”当时由于孟懿子的理解能力有限,所以就没有进一步要求解释“无违”的意思,因此孔子也就没有讲下去。后来,樊迟则向孔子问起什么叫“无违”,由于樊迟的理解能力已达到相应的水平,所以孔子才进一步具体说明“无违”就是父母生前死后都要按礼的规定对待他们,不能违反。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,孔子也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。“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

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声相应,故生变。变成方者,谓之音。比也音而乐3之,及干4戚5羽6旄7谓之乐。

乐者,音之所由生也,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。是故,其哀心感者,其声噍以杀8;其乐心感者,其声啴以缓9;其喜心感者,其声发以散者0;其怒心感者,其声粗以厉;其敬心感者,其声直以廉;其爱心感者,其声和以柔。六者非性也,感于物而后动。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。故礼以道者者其志,乐以和其声,政以一其行,刑以防其奸。礼、乐、刑、政,其极一也,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。

所方:指规律、规则。也 比:组合。3 乐:这里指演奏乐曲。4 干:盾牌。5 戚:一种斧子。6 羽:野鸡羽毛。7 旄:牛尾。这些东西都是跳舞时用的道具。8 噍以杀:急迫短促。9 啴以缓:舒展和缓。者0 发以散:焕发而舒畅。发:振奋。散:奔放。者所道:同“导”,诱导。

大凡音乐的产生,都是从人心中产生的。而人心的活动,都是由于受到外物的触发。人心有感于外物而产生活动,因而表现为声音。各种声音相互应合,由此产生变化。由变化形成一定的曲调,就称之为歌曲。将歌曲进行演奏和歌唱,配上干戚羽旄进行舞蹈这就叫作乐。

乐,是由声音产生的,而其根源则在于人心对外物的感受。因此,心中有哀伤的感受,发出的声音便急促而低沉;心里有快乐的感情,发出的声音便振奋而奔放;心里有感而产生喜悦之心的,发出的声音就昂扬而爽朗;心里有愤怒的情感,发出的声音便粗犷而激越;心里有崇敬的情感,发出的声音便庄重而正直;心里有爱恋的情感,发出的声音便和顺而温柔。以上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,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活动。所以先王十分重视让人心感动的事物。所以用礼来引导人们的志向,用音乐来调和人的情感,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为,用刑罚来防止人们做坏事。礼、乐、刑和政,最终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用来统一民心,把社会治理好。

凡音者,生人心者也。情动于中,故形于声。声成文,谓之音。是故治世之音安,以乐其政和。乱世之音怨,以怒其政乖者。亡国之音哀,以思其民困。声音之道与政通矣。

宫为君,商为臣,角为民,徵为事,羽为物,五者不乱,则无怗懘也之音矣。宫乱则荒,其君骄。商乱则陂,其官坏。角乱则忧,其民怨。徵乱则哀,其事勤。羽乱则危,其财匮。五者皆乱,迭相陵,谓之“慢”,如此,则国之灭亡无日矣。

郑卫之音3,乱世之音也,比4于慢矣。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,其政散,其民流,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。

所乖:违背、紊乱。也 怗懘(zhān chì):敝败不和貌。3 郑卫之音:指被孔子视为“淫”声的郑国、卫国的民间音乐。4 比:接近于。

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。情感在心中激荡,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。声音变化而成曲调,就叫作歌曲。所以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快乐,其政治便是和谐的。混乱社会的音乐哀怨而愤怒,其政治便是紊乱的。将要亡国的音乐哀伤而忧思,其人民的生活也是困苦的。所以音乐的道理,是与政治相通的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